对于喜好“边走边听”的HIFI发烧友来说,一副高质量的耳机或耳塞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无论是刚刚入圈的“初烧”还是混迹江湖已久的“老烧”,都不曾停下研究耳机的脚步。各种琳琅满目的耳机产品布满线上线下音响器材商店的橱柜,有线的、无线的、入耳的、头戴的等等。那么多的耳机产品往往看得我们目不暇接,还记得你的第一副耳机或耳塞是什么型号吗?你是以什么理由决定“带他回家”?我相信每个人的理由都有所不同。
究竟是什么决定着耳机产品的售价?
从广义上讲,决定商品售价的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成本。第二,是供需关系。供需关系往往由整体消费市场决定,我们暂时不将其纳入讨论的范围,我们主要来谈谈耳机的制造和研发成本。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心生疑问。耳机这么小一个玩意儿,看起来似乎制造成本很低。但其实,要回答耳机的成本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它远比想象中的要来的困难许多。
“普通”耳机的成本
我相信很多朋友小时候都有与我一样的经历。逛街的时候,看到地摊上有各式各样的耳机产品,价格都非常便宜,最贵的也不过“30元”人民币出头。还有许多仿制名牌耳机的产品,对于小时候的我们,这些仿制产品的外观是相当吸引人的,当然更吸引人的是价格。记得我曾经在地摊上买过一副“索尼”的后挂式耳机,价格不过30元。样子却是当时最新的设计风格。将它插在我的“NEC”便携式CD机上,一路走一路听,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上面提到的这些非常便宜的普通耳机,它们的研发成本几乎是零。因为,发声单元与耳机线材都是可以直接采购到的,耳机的外壳也是可以直接采购获得。制造商只是把这些零件简单地组装到一起,加上外包装就可以进行销售了。所以,这些“普通耳机”的制造成本约等于零件的采购成本,其中最贵的部分是发声单元,但是这些廉价的耳机产品通常不会使用优质的发声单元,因此相对“初级”的音质就是这些廉价耳机的特点。当然,“有”和“没有”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对于小时候口袋空空的我们,这样一副廉价的耳机也是我们心中的“宝贝”。
正规大品牌的中高端耳机的成本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那些正规大品牌的耳机的成本又有哪些不一样。大厂的耳机产品为了体验出差异化,也为了提供更好的收听感受,通常会使用比较高级的耳机发声单元。无论是自研的发声单元,还是采购的发声单元,成本都不会很低。但是,自研与采购的发声单元的成本组成会有所不同。自研的发声单元通常具有较高的研发成本,一旦研发成功,制造的成本会比较“低”。部分龙头企业会选择这种生产模式。但如果采购现成的发声单元,虽然没有研发成本,但是采购的价格就比较贵了,因为实际的生产厂家一定是以成品的标准来定价的。
除了决定音质的核心部件“发声单元”,正规大厂的耳机产品通常还会设计不同风格的耳机外观,为了就是将“高端”这个词汇的含义发扬光大。别小看外观设计谁都可以做,要知道在企业中能够担任设计一职的,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企业雇佣他们的成本会非常高,尤其是大品牌大厂。
同样身为听音回放设备,音箱与耳机在成本上有一个巨大的差异。那就是,音箱的销售环节中很少有请明星代言产品的。而耳机则不同,由于耳机的受众群体更大,更偏向于追究时尚的年轻男女,往往会请明星做代言。明星的代言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小厂家几年的销售额可能都抵不上一位顶流明星一年的代言收入。
耳机这么小,成本是不是一定比音箱要低?
真相往往会与我们原本的想象有差异。我们手中小小的耳机与我们家中放置的落地音箱的主要部件都是发声单元,原则上来讲,相同质量的发声单元的成本不会差太多。甚至大多时候,耳机的微型发声单元的研发成本更高,难度更大。这就有点像电脑中的核心部件CPU。由于其体积小,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就非常苛刻。或者,我们可以拿一个更为恰当的比喻,时钟与手表,同样的机械原理,常规尺寸的时钟会比手表容易制造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高售价小品牌的音箱会有很多厂家制造与销售,但是高售价的耳机却只有正规大厂家在生产销售。原因很简单,就是以上我们提到的,耳机的微型发声单元的研发与制造成本不是小品牌DIY厂家可以“玩得起”的。
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发声单元的成本?
既然发声单元是耳机内最重要,也是成本最高的部件。那么,什么样的发声单元造价会很高呢?我相信,这是很多HIFI发烧友最关心的问题。毕竟正规大厂的耳机产品售价的跨度也很大,往往从几百元人民币一直飙升至上万元人民币。谁都不想花冤枉钱为厂家的噱头买单。
我们先拿常规尺寸的音箱发声单元为例来讲讲它成本中最关键的点。我们都有过体会,要让喇叭发出声音,似乎不是很难的事情。老式电话机的听筒也可以发出声音,而它的售价却十分便宜。确实,发声单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喇叭,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这项技术出现的时间也远远早于显示技术的诞生时间。制造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喇叭,在如今的工业体系中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是,光能发出声音是不能满足我们“听音乐”的需求的。音乐中包含的声音种类远远多于人们的普通对话。一个低质量的喇叭并不能完全发出音乐中原本拥有的全部频段的声波。因此,厂家生产出的喇叭越是能够发出更多频段的声音,就越是“高级”,造价自然也就越高。就如同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出越多的颜色,造价就越高一样。
让我们再来点更有意思的知识。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涵盖的频率越广,制造成本就越高,这点我们都很容易理解。但其实,让喇叭发出高频的声音要比让它发出低频的声音更容易,或者说容易很多。有些老烧友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低音很烧钱”,这种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在发声单元的制造厂商那里,要让喇叭发出“低音”,是需要在发声单元上“堆料”的。并且,如果低音“低”到一定的程度,发声单元的制造成本会成几何级上升。
“低音很烧钱”这个说法,如果放在耳机这个产品上,就更为贴切了。要让小尺寸的微型发声单元发出实实在在的“低音”,研发的难度与制造的成本就更进一步提升。大品牌耳机产品的发声单元还要讲究“经久耐用”,发声单元要尺寸小,还不能容易坏。这也是对研发技术进一步提升门槛。
这一点也很好地解释了,一些进口大品牌的入门款耳机价格不贵,可能在三、五百元人民币左右,外形也很漂亮,但广告上通常只宣传这些型号耳机的高音输出非常优秀,对于低音则“只字不提”的现象。可能有些HIFI发烧友会想,某些同价位国产耳机的广告上出现过类似宣传的“低音”能力的文字。是不是意味着,国产耳机的技术已经克服了“低音”制造成本高的难点呢?非也,我们都知道,某些产品如果只在国内销售,那么商家的宣传可以“略带修饰”。而一些国际大品牌的产品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他们对产品的宣传自然会相对“老实”。
挑选耳机有没有诀窍?
答案是:有。
既然我们明白耳机的制造成本中,最核心的是发声单元,而发声单元的造价又是“低音”最为昂贵。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据我们所听音乐类型的不同喜好,来挑选性价比最高的耳机。通常来讲,如果你喜欢听“女声”或者悠扬的旋律更多,那么就需要挑选高音比较出色的耳机,也就是说,当你的预算不那么充沛的时候,也不必过于追求那些动不动就上万元人民币的耳机,因为那些耳机贵在“低音”。如果你喜欢听“重金属摇滚乐”,那么几百元人民币的入门款耳机可能就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再如果,你喜欢听“女声唱重金属摇滚”,那么你可能真的需要一款高端的耳机来满足你的需求。